有關價格的三本書
這三本價格與定價相關的書,都跟行為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相關。也就是說,如果你對《不當行為》《快思慢想》熟悉的不得了的話,可以看看作者們的詮釋跟你是否接近。沒看過的話,也可以當作很好的入門書,尤其第一本《洞》Priceless還有康納曼、理查・賽勒、丹。艾利等人大力推薦。
《洞》講的是過去定價策略是經過銷售人員與顧客的互動,讓顧客有佔到便宜的感覺。但在電子商務銷售為主的時代,划算的價格變成一種感覺,感覺來源之一是錨定效應,也就是你把產品放在什麼環境裡面,周遭還有什麼對照物。另外折扣未必是佔便宜,很多時候是讓先拉高價格再打折,利用人只看到折扣的金額或比例還有些限時或搭配折扣券的方法混淆認知,不知不覺就買貴了還以為便宜。
《訂》可以當作這些概念的複習,主要是提供業者『讓你想賣的價錢看起來物有所值」的方法,除了上面提到的錨定與折扣應用外,還有免運費的運用。由於產品價格與運費在消費者心中屬於不同心理帳戶,適當的免運費門檻,會讓購買者心甘情願提高客單價。
最後是沒有繁中版的《讓顧客自己來定價》兩個作者都是華頓商學院教授,這本講比較多動態定價,或是價格歧視。也就是同樣的產品與服務,可以對哪些人抬高價格、為什麼。
有個名詞叫大數據殺熟,就是對一買再買的熟客提高價格,因為他們購買意願比較高,據說亞馬遜就常做這件事。
不過我個人比較不推薦品牌方做大數據殺熟,因為太傷害與顧客間的信任度了,長久看來會失去顧客忠誠度。
如果要做價格歧視的話,航空公司用的哩程座位方式還是比較推薦的,雖然里程票的價格比較低,但是既有知識門檻(規則很複雜,每年更改)、又有產品差異(非主要產品,而是些周邊。像是里程票跟全價票使用的通路不同、可以再累積的里程不同等等),讓以里程買票的客人覺得自己賺到,但真金白銀買票的客人也有些購買理由(公司出錢,我沒那個時間搞動,我出遊時間沒有彈性等等)
以下是第一跟第二本的繁體中文書名
《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大牌出版)
《訂價背後的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Price, 大是文化)
#得到app
#每天聽本書
⋯
給剛來的人:得到app每天聽本書現在有兩個月免費,
我撈了16本行銷類的書,會花5~7天時間,每天3~5本幫大家快速導讀與建議聽書順序。
昨天講了「定位四書」就是定位的作者出過的四本有中譯的書。圖二圖三是書單,劃掉的是已經講過的
明天會寫品牌或文案
全部寫完會集結成一篇放在部落格
...
喜歡的話歡迎按讚、分享
也歡迎點播你想看卻看不完看不懂的行銷書
最後記得粉專按讚、還有按搶先閱讀喔
感謝🙏